我發現,自己喜歡借書的程度好像多於喜歡看書的程度。
每次到圖書館自修室K書,讀到一個程度忍不住想到閱覽室晃晃,左看一本右看一本,走沒幾步又有另一本書吸引住你的目光,每一本好像都不錯,都想借來瞧瞧。要是這時候館員大聲告知:「剩下十分鐘就要閉館!」那麼更是緊張,好像身旁所有的書都非借不可,等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走到借書櫃台後,手上已經有了三四本書要借了......
然而,即便借書的過程如此膽戰心驚抑或充滿宏瞻遠景,借書當時的興奮之情回家過後便消去了大半。因此家中堆放的書愈積愈多(分別來自不同的圖書館),有些書由於借書人的熱情不減,還有機會受到「臨幸」,然而大多數都是流落冷宮,特別是那些有「深度」和「寬度」的書。(不知是否被現代人崇尚瘦身的觀念影響,連書也偏好瘦子模樣)偶爾借書人注意到她的存在,卻礙於手邊的事只能瞧個幾眼便作罷,等到下次借書人將其「還俗」,才又特別想起當初的心動感覺。
結論:有個借書期限是好的,這樣書才有機會再次向世人展現魅力,吸引下一個過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